不可忽视的主机润滑油乳化问题

不可忽视的主机润滑油乳化问题

2021/12/20


摘要

船舶主机润滑油乳化事故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多数都是由于机舱舱底水没有及时清理,溢流进入主机油底壳后所致。主机润滑油乳化可能造成主机运动部件润滑条件恶化,导致主机部件受损,威胁船舶航行安全。因此,我们建议在船舶生产实践中,应意识到机舱舱底水的处理对柴油机润滑油管理的重要性,不能麻痹大意,因小失大。

 

一、案例分享

案例一,A轮在靠港期间,由于机舱当班人员在进行锅炉热水井补水时忘记关闭补水阀,大量淡水被排到机舱污水柜。由于轮机员的忙碌疏忽,在机舱污水柜高位警报消声后,轮机员没有及时处理,再加上污水柜道门没有上紧,污水从污水柜内溢流到主机底部油槽内。在离港备车时,轮机员才发现主机滑油反冲洗滤器压差警报,拆检反冲洗滤器时发现滑油发生乳化。随后,轮机员利用漂航时机检查主机曲轴箱,初步排查是由于主机曲轴箱通往主机循环柜的回油管与主机底座连接处的垫片破裂,机舱舱底污水由此渗入主机循环油柜,造成滑油污染乳化。机舱人员对受污染乳化的滑油进行了清理,更换了垫片,清洁主机滑油系统并重新更换了新的润滑油。

 

案例二,B轮,机舱人员进行机舱低位海底门滤器常规保养清洗工作,在回装滤器的时海底门进口液压阀突然打开。尽管机舱人员使用手动泵紧急关掉海底门进口液压阀,但仍有大量海水涌入机舱,主机飞轮下部的污水井上面有约50厘米的积水,船员立即启动压载水泵排水。不久后,主机曲轴箱油雾探测警报触发,同时主机减速。通过主机增压器润滑油出口观察镜发现滑油呈乳白色,停车冷却后,轮机员打开主机曲轴箱检查发现主机滑油乳化。后经船员反复检查,发现油底壳量油孔连接处的法兰垫片破损脱落,清洁主机滑油循环油柜和油底壳时又发现油底壳到循环柜的滑油连接管橡胶膜片老化破裂。船员判断在舱底积水时,舱底水从垫片破损处进入主机滑油循环油柜,造成滑油乳化。机舱部组织人员清洁主机油底壳,清洗主机润滑油反冲洗滤器并更换了滤芯,清洁整个主机润滑油系统,更换了滑油连接管橡胶膜片,并更换了全部系统润滑油。该事故造成船舶停航近30个小时,主机润滑油损失约20立方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船期延误。

 

二、事故总结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由于大量舱底水溢流到机舱舱底,主机油底壳与主机滑油循环油柜连接处垫片或橡胶膜片破损,导致舱底水渗入滑油系统,造成润滑油污染乳化。所幸的是两起事故都被及时发现并且由轮机员迅速诊断和正确处理,并未造成更大的机损事故,但从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船舶在机舱日常工作中,舱底水溢流和主机滑油系统管系垫片和橡胶膜片老化破损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 总结案列一

首先,轮机员疏忽大意忘记关补水阀,机舱污水柜高位警报消声后,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污水柜高位警报疏漏,加之机舱污水柜道门没有上紧,造成机舱舱底污水溢流到舱底。其次,船上忽略了主机润滑油管线及主机油底壳与循环油柜回油管连接处的垫片的老化问题。

 

2. 总结案例二

机舱轮机员在进行海底门滤器清洁时,没有严格按照安全工作程序进行风险评估,作业时机舱低位海底门进口液压阀没有紧固好,无警示标志。

低位海底门进口液压阀突然打开,造成机舱严重进水,主机油底壳量油孔底部法兰垫片和油底壳到循环柜的滑油连接管橡胶膜片老化破裂导致海水漏进主机滑油循环油柜。

 

三、防损建议

  1. 在进行机舱各类水泵维修保养及淡水、海水管系滤器清洁保养时,应做好风险评估,严格按照船上的安全规章程序进行,相关阀门一定要关紧锁固并悬挂张贴警示标识,确保没有任何压力后再开展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导致机舱进水。
  2.  机舱污水井和污水柜水位高位警报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测试,保证警报功能正常。
  3. 在机舱警报发生时,轮机员要第一时间确认警报的名称和诱发原因,并尽快现场落实处理,及时处理异常警报,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 机舱舱底水要及时清理,安排轮机部相关人员每天定时对污水井巡查、抽排至污水柜,污水柜污水定期经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海。
  5. 轮机员要熟悉与主机油底壳、循环油柜相连接的管系和结构,应意识到管系连接处垫片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老化破损。轮机员应注意检查相关连接点的垫片(或橡胶膜片)情况。比如,主机油底壳回油管与主机润滑油循环油柜连接处、主机油底壳量油孔连接法兰处等。这些地方的垫片(或橡胶膜片)在主机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规定维修保养周期,但实际工作中应该将这些垫片(或橡胶膜片)的拆检工作纳入机舱的维修保养计划,每3-5年拆检、换新一次,做好详细的拆检记录,而且船上最好能存有一定数量的符合要求的标准备件。
  6. 定期对润滑油取样送检,及时监控润滑油化验结果中的水分含量,一旦发现异常增多,及时查明原因和处理
 
以上仅供会员参考,如需具体建议请联系协会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