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大湾区冷链服务水平?
2022/07/26
在中国地图上,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一一连起来,就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
从港珠澳大桥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从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到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从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再到跨境理财通,随着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建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不断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渐次形成,逐步实现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
满足需求 转型升级
庞大的交通、经济、政策、技术和人才等综合资源的优势,无疑为大湾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社会对保鲜食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冷链物流保障食材供应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总人口超过7300万人,GDP总量超12万亿元,人均GDP达15.8万元,经济与社会规模与世界第11大经济体韩国规模相当,持续繁荣的经济活动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众多顶级港口上,聚集了中国80%的供应链企业,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也超过了300余个,随着政策的倾斜与融资扶持,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互和流动,都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土壤,催生了大量的冷链物流企业在粤港澳地区开展冷链服务,2021年大湾区食品冷链需求量已突破了2600万吨,食品冷链物流规模突破400亿元。
在种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背后,大湾区的科研技术力量也相当雄厚。40万名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创新发展上不遗余力,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了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持,其突出的国际贸易制度创新优势,承担着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与世界接轨的国际窗口的作用,也推动着对冷链物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
政策环境方面,冷链物流利好政策频出,为冷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2021年底,作为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出台,对加快我国冷链物流健康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规划》进一步突出了冷链物流的战略地位,确立了发展任务与目标,为冷链物流在新形势新格局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提出要建设我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打造“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立“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并强调紧扣三大关键环节,构建冷链物流“产—运—销”新通路。《规划》的发布能够持续提升冷链行业景气度、坚定企业信心,给冷链产业生态注入强心针。
积极求变 顺势发展
大湾区的体制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开放性、消费需求的升级等客观因素都会带动区域内的冷链产业驶进快车道。“十四五”时期,随着大湾区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提升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程度和振兴乡村战略推进,区域内冷链物流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电商国际化加快了国内冷链服务的国际化对接,国际生鲜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快速崛起。“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让城乡交界的冷库建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进城、出口需求,加快了F2C模式发展。
另外,随着冷链物流行业成为“明星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集团的青睐,大湾区是我国资本和大型产业集团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将会不断有资本和产业集团跨界布局到冷链物流行业中来。笔者认为,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将不断涌现新的竞争者,最终使冷链物流的服务形态变得更加多元化。
并且,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倒逼冷链物流标准落地,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使冷链服务标准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而移动二维码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使标准动态监控成为可能。大湾区作为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引领全国发展的地区之一,有望率先推动技术与行业结合助力标准在区域内落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冷链物流技术不仅被积极借鉴与引进,适合大湾区背景下冷链技术也在不断问世。如一系列先进保鲜技术、温控技术、冷链设备等,能够改进冷库冷藏车等设备的运行效率,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污染,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但受物价、城市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湾区冷链发展也存在很多限制,如部分冷库资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有待于通过未来冷链设备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以及资源优化利用和相关技术的提高来协调,这离不开对国际化、复合型、多层次的冷链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与冷链需求的融合,才能应对新的市场需求。
提升服务 壮大规模
在笔者看来,未来国家推动区域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还需从四个方面着手:
加快顶层设计,形成大湾区冷链“一盘棋”。加快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制定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大湾区冷链物流未来发展布局和实施路径提供行动指引。
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促进大湾区冷链创新发展。大湾区各方具有不同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助力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地区特性及市场需求,结合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要求,创建适宜冷链行业发展的环境,最大化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或过度投入的情况,助力大湾区冷链物流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的搭建。
培养骨干企业,壮大冷链市场主体。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尤其是重点培育承担着保供应惠民生的国有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加大对冷链国企的财政补贴力度和融资贷款利息优惠力度,着重扶持和打造国企冷链示范品牌,提高国企竞争力;另一方面重点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鼓励和扶持传统冷链物流企业向 “网络化冷库+生鲜加工配送”“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转型,壮大经营规模和发展实力。
加强人才培养,奠定冷链发展基础。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完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多层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组建“理论+实践”的行业复合型人才团队;鼓励高等院校深入对接行业需求,建立冷链物流方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顺应职业化、流程化、模块化与弹性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等,推动冷链人才多元化发展,培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冷链人才。开展以应用为导向发展冷链物流继续教育,为大湾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及保障。
笔者认为,未来大湾区内冷链设施设备会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会持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完成冷链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通过粤港澳三地冷链管理经验的相互借鉴等,全面提升大湾区内的冷链服务水平,助力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为冷链产业创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以迎合大湾区未来冷链物流市场需求。
来源:中物联冷链委